-
江湾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01
江湾社区
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江湾社区地处长沙市湘江世纪城小区最北端,东起湘江北路,西临湘江,北靠捞刀河,总面积约0.23平方公里,辖湘江世纪城6个苑区,52栋高层建筑,为封闭式高档物业小区,总人口2.25万人,近年来,在各级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同心社区、省示范委员工作室、省“优秀社区工作法”、等多种荣誉称号。接待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央统战部长孙春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以及中央、省、市、区各级考察调研、参观学习1000多批次。
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扩大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重要举措。自被确定为湖南省司法厅
基层应法联系点以来,江湾社区按照省司法厅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社区实际,积极配合开展立法调研,征求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完成省司法厅交办的各项立法调研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
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我们主动接受湖南省司法厅的领导,初步探索形成了江湾工作模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一支队伍。
人才队伍是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最关键的因素,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辖区精英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小组。并建立健全了系列制度机制。同时,注重发挥辖区党员、志愿者、法律界人士等人的作用,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提高协助立法质效。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畅通“两个渠道”。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按照省司法厅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总体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明确了联系点及联络员的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使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一是线上渠道,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信直播间等发布立法征求意见内容,与辖区企业、广大群众、各界精英保持实时互动,收集关于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线下渠道,邀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辖区党员、群众代表等,在社区群商荟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及时传达省司法厅的立法动态及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广泛收集和征求大家对于立法和执法方面的意见和呼声。
三是聚焦基层民主,发挥纽带作用。
一是发挥立法机关与基层的桥梁作用。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群众的立法建议意见,反应给省司法厅,努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群众参与立法工作变得更加有序。二是发挥立法语言转换器的作用。群众在法律专业知识上普遍欠缺,在表达上不够专业,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到意见建议后,通过法律专业人员,将其转换成法律语言,再提交给省司法厅,提高了立法建议意见的专业性和被采纳的成功率。三是发挥法制建设助推器的作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拓宽了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也是助推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是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学习宣传相结合。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我们带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逐步将立法工作的宣传列入普法教育和学法计划中,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了解立法工作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二是把立法联系点工作与社区群众工作相结合,江湾社区成立了法润江湾委员工作室,每周有政协委员值班接待辖区居民,及时了解到群众与法律相关的诉求、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对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的意见建议,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三是把立法联系点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相结合。为了让江湾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更加务实高效,中心湾社区充分借力党建工作圈、人大代表工作站、法润江湾委员工作室的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将社区有限的法治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运用。以“党建+法治”为纽带,以基层党支部为落脚点,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到立法意见征集、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实施评估等工作中去,将党建工作和民主法治建设有效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良好工作格局。
五是注重调查研究,提升立法质量
自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以来,按照省司法厅调研活动的安排,积极配合开展立法调研,社区先后围绕《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草案送审稿)》、《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规草案组织线上线下的调研交流、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社会公众直接参与立法工作提供平台,及时上报了法律法规草案修改意见,有效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
阅读:4141